關於石溪大學
(紐約州立大學石溪校區)
石溪大學(Stony Brook University)是紐約州的旗艦公立大學,也是全州排名第一的公立學府。作為美國最具活力的公立大學之一,石溪在學術與研究領域皆享有國際聲譽,致力於以創新改變世界。成立超過 65 年,目前在全美大學排名中名列第 58 位。
石溪大學也是多位諾貝爾獎得主、古根漢學者與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的搖籃。
超過30萬坪的紐約創新園區
由 LANDED 與石溪大學(Stony Brook University)共同設立的 The Landing Pad,坐落於校方佔地 246 英畝的研發園區,這裡是創新、創業與應用研究的重鎮。
The Landing Pad 致力於為全球創業者搭建與美國創新生態系接軌的橋樑。所有參與團隊都可使用我們位於紐約的辦公空間,將這裡作為進軍美國市場的登陸據點,正式展開擴張與落地布局。
LANDED 不僅提供與世界級科技人才和全美尖端實驗室的近距離合作,更讓新創團隊直通整個紐約創新走廊。這裡不只是空間,而是一個助你實現全球願景的啟動平台。
LANDED 的 Sea Wolf 精神
在 LANDED,我們以石溪大學的精神象徵「Sea Wolf」為榮,這不僅是對石溪大學的致敬,更代表著合作、韌性與適應力的核心價值。這種堅韌不拔、靈活應變的創業心態,不只是傳統,更是我們文化的一部分。
我們深知,創業之路,尤其是跨境創業,充滿挑戰。要在陌生市場募資、從零建立信任、同時面對文化、資本與法規的多重難題,這條路從來就不輕鬆。因此,在 LANDED,我們從不等待萬事俱備或提案完美才開始。
我們只專注一件事:找出突破口,勇往直前。
創新卓越的 DNA
楊振寧
楊振寧(Chen-Ning Yang)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物理學家之一。他與李政道於1957年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,表彰他們開創性的發現——弱核力會違反宇稱對稱,這項突破顛覆了當時物理界長久以來的基本假設。隨後,他與他人共同發展出楊-米理論(Yang–Mills Theory),成為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理論基石。
1966年,楊振寧加入石溪大學(Stony Brook University),擔任愛因斯坦物理講座教授(Albert Einstein Professor of Physics),並創立理論物理研究所,後來更名為「楊振寧理論物理研究所」(C. N. Yang Institut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, YITP)。在他的領導下,研究所吸引了世界級學者,也讓石溪大學成為全球理論物理的重要重鎮。
楊教授的卓越貢獻也獲得無數榮譽肯定,包括美國國家科學獎章、倫福獎(Rumford Prize)、班傑明富蘭克林獎章(Benjamin Franklin Medal)與愛因斯坦獎(Einstein Prize)等。
今日,楊振寧的學術精神深植於石溪大學的校園文化之中,如 Yang Hall 與 Nobel Halls 等建築,成為永恆的致敬象徵。他對嚴謹思維與深度探索的堅持,仍持續影響著石溪,啟發一代又一代的物理學者。
Jim Simons
Jim Simons 是位極具傳奇色彩的數學家與對沖基金經理人,最廣為人知的身分是文藝復興科技公司(Renaissance Technologies)的創辦人,這家公司是華爾街史上最成功的量化對沖基金之一。在徹底改變金融世界之前,Simons 已在數學與密碼學領域做出重大貢獻,尤其是在微分幾何方面。他與陳省身共同提出的「Chern–Simons 理論」,對數學與理論物理學皆產生深遠影響。
1968 至 1976 年間,Simons 擔任石溪大學數學系主任,在任內徹底改造系所,將其發展成為全球頂尖的數學研究中心。他對學術卓越與研究品質的堅持,為石溪大學在數學科學領域的崛起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在學術之外,Jim 與妻子 Marilyn Simons 亦是石溪大學的重要慈善支持者,透過 Simons 基金會捐贈數億美元。位於楊振寧理論物理研究所旁的 Simons 幾何與物理研究中心(Simons Center for Geometry and Physics),不僅是他學術精神的實體象徵,更是數學與物理交會的重要橋梁,也進一步鞏固了石溪大學在全球研究領域的地位。
Paul Lauterbur
Paul Lauterbur 是美國化學家,也是醫學影像領域的先驅,最為人所知的是他在磁振造影(MRI)技術發展上的開創性貢獻。2003 年,他與 Peter Mansfield 爵士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,表彰他們的發現,使 MRI 成為現代醫學中最強大的診斷工具之一。
Lauterbur 的諾貝爾獲獎研究大多是在石溪大學任教期間完成的。1971 年,他就在石溪拍攝出世界上第一張 MRI 影像,這一刻徹底改變了醫學診斷的未來。儘管當初他的研究曾遭到質疑,甚至被頂尖期刊退稿,但最終他的工作徹底革新了整個領域。
如今,Lauterbur 的創新精神仍深植於石溪大學,推動學校持續在醫學研究與技術創新領域保持領先地位。他的故事不只是關於科學天才,更關乎堅持與遠見,這些價值觀早已融入石溪研究社群的核心文化。
<< 更深入了解石溪大學 >>